蒺藜药材功效大揭秘,作用与图片对照

蒺藜,作为我国传统中医中常用的一种药材,在民间并不陌生,然而,很多人只是将其当作一种普通的野草,并不了解它的药用价值。今天,我们就来揭秘蒺藜的药材功效,并与图片进行对照,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神奇的草药。

蒺藜,又名茨、白蒺藜、旱草等,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成熟果实。蒺藜性味苦、辛,性温,有小毒,归肝经。在中医理论中,蒺藜具有明目、下气、行血、止痛的功效。

首先,蒺藜具有明目的作用。中医认为,眼睛之所以能看见万物,是因为肝气充足,肝血滋养。而蒺藜能滋补肝肾,益精明目,对于肝血不足引起的视力模糊、眼干眼涩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。

其次,蒺藜具有下气、行血、止痛的功效。中医认为,气滞血瘀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。蒺藜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气止痛的作用,对于各种疼痛症状,如头痛、胸痛、腹痛、腰痛等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。

蒺藜的用法如下:

1. 炒蒺藜:取净蒺藜,炒至微黄色,碾去刺即可。适用于明目、下气、行血、止痛。

2. 盐蒺藜:取去刺蒺藜,用盐水拌匀,闷透,用小火炒至微黄色,取出晾干。适用于肝气郁结、胸胁胀痛、乳癖等。

下面,我们通过图片来认识一下蒺藜的植物形态:

蒺藜为一年生草本,多分枝,全株有柔毛。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,小叶5~7对,长椭圆形,长6~15毫米,宽2~5毫米,基部常偏斜,有托叶。花单生于叶腋;萼片5;花瓣5,黄色,早落;雄蕊10,5长5短;子房上位,5室,柱头5裂。果实由4~5个分果瓣组成,每果瓣有长短棘刺各1对。种子卵状三角形。花期5~7月,果期7~9月。

蒺藜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,生于田野、路旁。了解蒺藜的植物形态,有助于我们在野外采集到这种神奇的草药。
桑拿
总之,蒺藜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药材,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。通过本文的介绍,希望大家对蒺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并在需要时能够正确使用。需要注意的是,蒺藜有小毒,使用时请务必遵医嘱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。